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级会议(TEMM)29日在中国上海召开,该会议是东北亚环境领域最高级别的合作机制。中国大气污染问题不断严重,同时引发各国对跨国界污染的担忧,会议围绕此项课题决定将启动3国未来五年的合作行动计划。
背景: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在沙尘暴监测合作、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三国环境教育网络与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环保产业等多方面开展了合作与对话,并取得了切实效果。
为强化中日韩三国在环境问题领域的合作关系,三国自1999年起每年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今年会谈在中国上海召开,29日起为期两天。
本次会谈中,三国将对大气污染防治对策进行实际业务水平的磋商。此外,三方还将就完善大气污染物质观测和预测相关技术合作交换意见。并且,三国还决定启动未来五年的合作行动计划。
中国环保部部长两年未参加
4月29日至30日,第17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计划在上海召开。去年开始参与会议协调等工作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以下简称TCS)工作人员介绍,这一会议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
TCS秘书长岩谷滋雄接受采访时介绍,“现在中日韩三国间有十几个领域的部长级对话机制,环境部长会议是历史最长的一个,也是具成效的机制之一”。
此次会议一个备受关注的原因是,自2012年日本非法“购岛”后,中方一直没有派部长出席会议。据韩国媒体报道,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将出席第17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
第16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韩国举行(中国出席的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中))
今年初进行的三国外长会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三国外长会已标志着三国合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雾霾沙尘暴成主要议题
PM2.5在韩国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在日本被称为微小粒子状物质。近几年雾霾问题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民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据《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此次会谈三国将提出在PM2.5的共同监测方面展开合作。
2012年在北京举行的会议上,时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会见与会的韩国环境部部长刘荣淑一行时曾表示,“环境问题无国界,愿与韩方共同开展颗粒物研究。”去年,东北亚地区PM2.5污染问题成为在韩国大邱举行的第16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的一个核心议题。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三方达成共识,将“改善大气质量”作为未来5年的9大优先合作领域之一,并将在今年的会议上确定具体的三国联合行动计划。
据韩国媒体28日报道,此次召开的会议,三方将商讨沙尘暴应对方案,会议还将制定三国沙尘暴联合研究团未来5年研究计划,内容包括提高沙尘暴预警准确度等方案。
关于沙尘暴的监测和预警的三国合作自2002年就已展开,2003年左右三国“共同研究项目”下的沙尘暴研究项目启动后,日本和韩国以无偿援助和提供专家的形式,协助中国建立8至10个沙尘暴监测站。
2015北京沙尘暴
日本东京遭遇雾霾天气
韩国汉城遭遇严重雾霾天气
多机构平台解决环境问题
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对话的驱动之下,是学术、技术等更细致层面的对话和交流。
TCS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初步统计,2015年确定已进行或将进行的中日韩重大高层对话合作会议有17项,其中包括第17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和此前举行的中日韩外长会议。此外,今年已举行或有望举行的中日韩其他对话和磋商等有61项。
对于PM2.5等大气污染物防治的解决平台不止一个,例如,今年3月在韩国汉城召开了第二次中日韩空气污染政策对话会,该对话会第一届是在北京召开,研究如何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共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对于空气污染的跨境监测方面,东北亚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跨界输送(简称LTP项目)已经开始了跨国空气质量监测。LTP研究项目始于1995年,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参加,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的跨国传输问题。去年在韩国召开的第16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上,三方决定扩大三国越境大气污染物质监测对象(包括细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同时在中国的2处空气质量监测点增至3处。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会见韩国环境部长尹成奎
除了高层对话、技术交流之外,还有包括东北亚名人会、中日韩合作思想库网络这样的政策领域的交流提供“智力支持”。曾率代表团出席东北亚名人会的韩国前总理李洪九23日向记者坦言,环境措施也是东北亚名人会的课题之一。